此刻,动力机舱机器轰鸣,水线以下,目之所及满是各式设备和管线。轮机技师刘天水眼中似乎闪过一道光,就像万里之外火箭划破天空的轨迹。
“来了!”集控室里,刘天水观察到电力表指针波动。时间一点点过去,当指针恢复稳定,刘天水依然神经紧绷——任务潜藏的风险并未结束。
“成了!”直到任务成功的消息传来,远望3号船护送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精确入轨,刘天水才放下心,和其他船员们相拥在一起。
这是远望3号船第100次执行海上测控任务,也是远望3号全体人员迎来的第100次胜利。
当胜利的喜悦渐渐褪去,远望3号恢复宁静。这艘28岁高龄的老船依然通体洁白,走廊舱室一尘不染。
机舱门一打开,滚滚热浪扑面而来,强烈噪音充斥耳畔。笔者随刘天水沿日常路线巡视,发现这片“钢铁森林”整洁得出人意料。
“机舱里,抹布随处可见,都是给设备准备的。”刘天水时而拿起听棒,顶住设备细听声音,时而弯腰捡起抹布,来回蹭几下附近的油渍。
“自己家嘛,总归要干净点。”这位年近50岁的轮机技师随意抬起袖口,蹭掉额头的汗水,继续巡视。
在远望3号的机舱里,任何一滴微小的油渍都会马上被清理。有时,船员抢修完设备怕弄脏地板,甚至会脱下鞋光着脚走回住舱……这些细节里,蕴藏着远望3号高强度工作28年仍能保持“青春”的秘诀。
那年,刘天水和同事们一起下到船舶最底层清理底舱。掀开铁板,舱底一片漆黑,各种管路穿插纵横,浓烈的恶臭混杂着机油味儿,呛得人直作呕。刘天水带头下到底舱,油腻腻的混合物瞬间没过小腿。
清理工作持续了半个多月,10来名轮机工作人员一点点清出垃圾,底舱终于见了底。常年围着机械打转,一身油污一身汗,轮机人身上总带点味道。
“油污可难洗了!”那几天,刘天水洗澡总要先拿洗衣粉搓两遍,再用沐浴露洗两遍。“总觉得身上还是没洗清爽!不过,看到咱们船越来越‘白’,我心里格外清爽。”他说。
30年前,刘天水在山东德州乡下老家,修过马路,摆过地摊,卖过油条,“捡一中午啤酒瓶,只能卖2块钱”。他做梦都想不到,18岁那年自己会和一艘叫“远望”的大船结缘,更想不到自己能一次次跟船驶向中国航天的“星辰大海”。
现在,回过头来琢磨,仿佛一切早就注定。“刘天水,就是要留在天和水的地方!”老刘嘿嘿一笑。
作为首批船员,刘天水是看着远望3号船从图纸上“驶”出来的。当初,他做梦都想不到,自己会和这艘船相伴28年,更想不到,自己能和这艘船一起实现“百次百胜”。
“没有啥比任务顺利更让我高兴。”28年里,刘天水如同百宝箱一样,在大洋上鼓捣出一个又一个急缺零件。在他眼里,船和他一样永远在状态、永远年轻,“只要船上需要,我就一直干下去”。
“我也说不好每次任务有啥不同,但我都记得住。”刘天水爱好集邮,自从1992年来到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,就开始搜集珍藏航天主题的信封、邮票、纪念币。渐渐地,他的航天主题藏品汇集成百余本,摞起来近乎一人高。
“出海时间长,有时烦了,翻翻邮册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28年,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……足以绕地球35圈的漫长航程里,无数个漂泊大洋的夜晚,刘天水从深舱回到房间,用粗糙的双手一次次翻看这些邮册。他身上洗不掉的机油味,也同样沾染在邮册上。
“到现在为止,14次神舟任务,我们船执行了12次。虽然我有神11、神12任务的纪念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