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逆势回升全国最高

6月 9, 2022 资讯中心

2021年,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.8%,全国最高——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亮出的这一成绩显示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,江苏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,工业作为全省经济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凸显。

不仅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、占全国比重达13.3%,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回升1个百分点,系2007年以来首次明显回升。“制造业增加值占比”,作为江苏“十四五”规划新设的、体现“经济强”的八大指标之一,其规划目标为“保持基本稳定”,开局之年即止降回升且升幅达1个百分点,这绝非偶然,意义非同寻常。与此同时,高新技术、数字技术继续引领产业发展,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的“先进”成色。

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回升,在全国范围是共性特征——全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.4%,较上年提高1.1个百分点,为近10年来首次回升。这也发出强烈信号:过去一段时期制造业占GDP比重过早过快下降的现象正开始改变,未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仍是可倚重的经济“压舱石”。

当今世界,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——中国是唯一41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,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1/3,连续12年全球居首。而江苏拥有40个工业门类,工业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雄踞全国前三,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.3%,制造业集群规模全国最大。

工业中,除去采矿业、水电气生产供应业,剩下的即为制造业。目前涵盖31个工业大类的江苏制造业增加值,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4%。显然,制造业构成了江苏实体经济中最重要、最基础部分,制造业稳,实体经济就稳。

研究表明,制造业占比下降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。然而近年来,全国制造业占GDP比重是否存在过早过快下降问题,引起高度关注。从全国看,制造业比重从2011年的32.1%开始较快下降,2020年降至26.2%,累降5.9个百分点;统计年鉴显示,江苏这一比重于2006年见高点47.8%,2011年降至42.7%,2020年再降至34.5%,14年间累降13.3个百分点。

江苏制造业占比虽明显高于全国,但趋势性下降的变化轨迹相同。可供借鉴思考的是,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占比是在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左右时才开始下降的,而江苏人均GDP至2020年才达到1.81万美元,此时其制造业占比下降已超过10年。

对制造业地位的再认识,体现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。全国规划首次明确提出“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”,江苏则将这一条首次纳入具体指标体系中,在工业大省中可谓独树一帜。

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大的经济优势,在近两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、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中,这一优势体现得格外明显。去年,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1.6%,拉动经济增长4.3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“贡献”高出整个第三产业0.3个百分点。

“去年下半年,我们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办公研发楼以及4000平方米的3D打印药物GMP生产中心、质量控制中心和仓储中心。”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成森平告诉记者,公司的GMP生产中心在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后,年产能有望达到5000万片,这是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最大的产能。

作为全球新一代数字制药工艺的开创者,三迭纪公司于2021年连续完成两轮数亿元的融资。其快速发展生动回答了一个问题——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,起关键作用的增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