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成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国货之光的逆袭

6月 9, 2022 技术支持

新能源、航天、通信、科技、重工、化工、兵器装备制造、机器人、飞机、半导体、电池、芯片、汽车

十年前的马斯克也是这样认为的,而如今十年之期已到,曾经土里土气的小子决定不再隐忍。

1966年,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生活贫苦的农民家庭,家里8个孩子,他排行第7。

早年父母双亡,家庭不堪重负,姐姐们嫁的嫁,走的走,年幼的他只能由哥哥嫂嫂照看。

1983年,王传福成了无为县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(中南大学)的学生,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中国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。

之后凭借在电池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,被破格提拔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副主任,26岁就当上最年轻的处级干部,被称为“技术天才”。

但好巧不巧,当时日本方面出于“环保”考虑,准备放弃镍铬电池产业,这是天助王传福啊。

于是,他毅然辞去铁饭碗,与在银行工作的表哥一拍即合,借了250万成立了比亚迪。

90年代的250万虽然不是小数目,但在隔壁三洋的一条电池生产线万,王传福必须将为数不多的钱用到极致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决定「逆向创新」,拆解研究三洋的生产线并加以改造,用成百上千的工人代替昂贵的机械手臂,最后仅用了100万就搭建起了生产线,不仅成功造出了镍铬电池,还将电池成本降低了可怕的30—40%。

靠着低成本的优势,比亚迪创立当年就取代三洋,这时候老天似乎又在关照比亚迪了。

全球电池产品价格大跌20%—40%,三洋等大厂摇摇欲坠,而比亚迪却靠着低成本逆流而上,飞利浦、松下、通用等厂商纷纷投入了比亚迪的怀抱。

随后比亚迪又踏入锂电池领域,再次用「逆向创新」的方式低成本复制了索尼、三洋以及江苏国泰的锂电池相关技术。

凭借老天开路加上「逆向创新」,短短5年里比亚迪就成为了全球第二、中国第一的电池供应商。

「逆向创新」好比将一道数学题的一种解法分析透彻,然后再从结果出发,反推另一种最优解法。

不仅要「抄了你」更要「超了你」,而且各国的专利保护也不是摆着看的,这些年来专利诉讼的官司可不少。

结果因为专利差异都在30%以上,最后判定侵权不成立,还差点被比亚迪反向索赔。

2003年初,比亚迪决定进军汽车市场,着手研发电动汽车,这可以说是老天爷又赏饭吃了。

当时不仅外资品牌大举进入,国内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入汽车制造领域来凑热闹,就连“酱香型”和“浓香型”两家“科技型”企业也加入了战团。

这里买底盘,那里买发动机,再去意大利买设计,到日本买模具,最后组装一下就整车下线,直接开卖了。

唯独比亚迪不同,他选择从头开始自己造,而百试百灵的「逆向创新」也没有缺席。

比亚迪每年花巨资买来当年最新的豪车拆解,从里到外、从浅到深地把零件全部拆解,再进行测量,最后自己再倒推研发。

从发动机到变速箱、空调、灯具、安全带、安全气囊、倒车雷达,甚至连整车悬挂系统都是自己制造,只采购玻璃、轮胎、钢板这样的零部件。

但无论比亚迪的自研有多牛,不可否认的是,我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一直落后于人,而新能源汽车才是弯道超车的关键。

在别的公司还在用PPT蹭新能源概念骗补贴的时候,比亚迪却在整合技术,相继研发出刀片电池、智能驾驶和超级续航,当时比亚迪的混动大巴已经遍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