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人库

6月 8, 2022 技术支持

上连西北三秦,下接西南黔贵,东靠华中楚湘,西邻华西川藏,这就是总面积达8.24万平方公里、总人口超过3100万的重庆。

这座汇聚了高山、平原、盆地、峡谷等多种地貌的“8D魔幻之城”,高楼林立不掩史迹斑驳,绿水青山环抱山城左右,火锅、冒菜、烤鱼、小面等美食馆子数不胜数。

但很少有人知道,作为全国行政面积最大的“市”,重庆不仅11年前就喊出了要打造“机器人之都”的口号,更在不断努力之下,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,并开始向“全球机器人之都”进发。

机器人是智能科技软硬件集合的产物,被誉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其研发、制造、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高低。

11年前,整个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还是一片空白,制造企业要么专注传统的生产模式,要么采购国外机器人品牌。山城重庆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底气从何而来?11年过去,如今重庆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到了何种水平,当年面临的困境发生了哪些改变,是否又出现了新的挑战?

10多年前,得益于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,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席卷全球。

重庆作为我国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、国内十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,当时正站在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,同时又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结构调整。

要实现改善升级,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,顺应发展趋势的“智能化”,成为了破局关键。

2011年初,时任重庆市科委主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,跟中科院院长进行了一次交流,双方一致认为,重庆要发展新兴产业,机器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这样的观点得到了重庆当地许多相关人士的认同:一方面,制造业人力成本不断上涨,国内制造业“机器换人”需求日渐明显,发展机器人产业为大势所趋;

另一方面,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是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,而重庆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,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,制造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渐巨大。

加之当时市场调研显示,机器人市场的核心关键零部件近80%依靠进口,也说明机器人本地化的市场需求旺盛。更为重要的是,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多个大型集成产业链的发展,有望成为重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
在多番市场调研论证和产业结构分析之后,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想法,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
说干就干。2011年3月,在沿海城市钻研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何国田,被重庆市政府以高级专家人才的方式引进,成为“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”。

“(当时)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要落户重庆,刚好重庆市提出打造机器人产业。”接受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采访时,何国田这样解释他来到重庆的原因。

在何国田进入重庆的同一月,他提到的“中科院重庆研究院”(全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),就在中科院、重庆市政府、国务院三峡办三方的共同努力下,开始正式筹备,6月即在两江新区动工开建,7月正式挂牌。

同年12月,重庆市政府组织举办“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”。会上,重庆市相关领导面对在场的各大客商,提出了建设“机器人之都”的构想:将重庆打造成为国内机器人产品品种最齐全、产业链最完整、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集研发、设计、制造等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基地。

“此言一出,标志着重庆开始登上全球机器人产业竞技大舞台。”一位当时在场的业内人士评价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