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各方“摩拳擦掌”的竞技场。我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,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,给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“翅膀”。
“我们坚持数据驱动发展,致力打造组织管理高效、资源调度柔性、技术体系统一的数字南瑞。”南瑞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0年10月,集团启动“基石项目”建设,项目覆盖煤炭、电力、铁路、港口、航运、化工6大板块,涵盖国家能源集团总部及54家子分公司、337家三级生产单位,对接统建系统和相关子分公司自建系统58个。经过400多天的奋战,南瑞完成运营计划、智能调度、在线大功能模块的建设,利用“大云物移智”新技术,将集“事前科学决策、事中智能调控、事后全面分析”于一体的“基石”铸造成功,为国家能源集团打造协同调度指挥智能化平台。
突出创新引领,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,我省着力打造一批数字经济“策源地”,担当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。姑苏实验室、国家超算昆山中心、长三角量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,持续为当地乃至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。无锡构筑地标性产业集群,实施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,布局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“3+5+X”数字产业体系,引进华虹、海力士、中环等一批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,智能传感产业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。强劲引擎驱动,江苏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壮大。2021年,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.5万亿元,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1.2万亿元,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达6600亿元,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。至去年底,围绕数字经济我省已培育形成1.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。
在智能审批领域深耕多年的苏州美能华智公司创始人童先明介绍,公司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,为报关企业提供智能物流单证识别解决方案,实现信息秒读取,报关单快速生成,不仅减少错误率,提高报关效率,而且以审批智能化助力政府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,打开企业发展空间。
一台台精密加工机械一字排开,机械手臂灵活操作,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器生产下线……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泰州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发生。
作为减速机行业的老牌企业,泰隆集团一度因生产过程不透明、设备利用率低下、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发展受阻,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。2017年开始,徐工汉云为泰隆量身定制生产优化方案,打通设备通信链路,实时采集机床数据,并基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备画像、智能仓储等服务。如今,企业设备利用率提高3.6%,计划达成率提高8.3%。
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实践,加速了产业要素裂变聚合,推动生产力组织方式日益走向平台化、智能化,不仅帮助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,更对经济运行的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各环节产生深刻影响。
3月末,我省首批数据产品在无锡首家、全省第三家综合数据要素交易平台——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完成交易。在这里,数据确权、数据产品发布、数据产品定价及交易等功能一应俱全,数据更加开放共享,供需双方和专业服务机构携手冲破数据“高墙”。
“数字平台开放、共享、协同、去中心化的特征,使得经济主体互动、生产活动组织、产品服务供给更加敏捷,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更高,动态响应市场需求的周期更短。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,数据要素释放了新的红利与空间,数据具有突出的乘数效应,数据流带动资金流、人才流、物资流,不断突破地域、组织、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