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村级组织力、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,通过丹参种植、盘活村集体资产等措施,激活了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强劲发展,带动群众脱贫致富。
漏泉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、省级贫困村。过去,群众以农业生产为主,收入单一,村集体经济近乎空白。近年来,该村党支部针对村组织软弱涣散,一些党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不强、状态不佳等问题,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精神,提高政治站位,以敢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谋划、发展集体经济。同时利用基层组织远程教育系统,开展市场经济、农村经营管理、村集体资产管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培训,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,成立了张村镇漏泉村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。
“小丹参”做成“大产业”。该村依托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5万元,一期流转33户群众150余亩土地,于2017年7至8月高质量培育优质丹参种苗153亩,实现育苗收入60万元,收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“第一桶金”。当年冬天,该村紧紧抓住张村镇大力发展丹参种植的大好机遇,依托镇财政全额投资的20万元建成了村集体经济项目“百亩丹参种植示范片”,流转农户土地种植丹参249亩,带动农户种植849亩(其中贫困户种植218亩),使全村丹参种植面积达1198亩。该村还种植红花50余亩、柴胡20亩。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2800余人次田间务工,累计发放工资15万余元,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。
扶贫车间经营“火”。该村于2017年7月引进建成了扶贫车间漏泉村鞋业加工厂,一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,其中标准化厂房210平方米,平车60台,自动化电脑花样机20台,吸纳60多名妇女劳动力进厂务工,日产鞋帮5000双,年产值500万元。这些妇女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,基本实现“一人务工,全家脱贫”目标。
集体资产盘得“活”。该村采取招商引资、村集体养殖、大户进场养殖等多种形式,盘活了占地40余亩、弃用近3年的村养殖场,让“沉睡”的集体资产“活”起来。目前已引进招商加工企业1家,养殖大户1户(养牛30余头),村集体还发展了2000只优质种羊。
今年,该村将新育丹参苗300亩,同时紧抓“短、平、快”好项目,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总量;村集体投资100余万元的丹参(中药材)烘干储藏及深加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,10月将如期建成投产。(马德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