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年鉴2005

5月 6, 2022 资讯中心

【概述】 2004年,江苏工业学院(下称学院)占地106.67公顷,设有白云和武进2个校区,有化学工程、机械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、信息科学、外语、环境与安全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法政、体育等10个系部、1个应用技术学院,以及成教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——怀德学院。学院现有化学工艺、材料学、化工过程机械、油气储运工程和环境工程5个硕士点专业、35个本科专业、7个专科专业,专业涵盖工、理、文、经、管、法等六大学科门类。面向全国28个省、市、自治区招生,全日制在校生1.2万名。

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名,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者占50%以上。学院的科技学术综合实力在全省100多所高校的第14~18名范围内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,学院的SCI、EI、ISTP等主要检索排名进入全国高校150名左右。学院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过6400万元。

继续推进教职工“人的工作”。制定对机关、直属单位和二级单位开展教职工“人的工作”的监督考评办法;制定并开始实践对后勤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,并将物资服务职能与资产处脱钩;推动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,以管理机制创新为目的研究、设计全院办公自动化方案。

教学迎评。启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堂工作水平评估工作,形成迎评工作的思路、计划、组织机构,并布置、检查迎评工作状态。

党的建设。学院实行常委制,初步建立党委会和常委会的工作程序。分别制定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的任免条例。在保持质量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学生的党员比例。积极参与常州市委组织的强基工作,使学校成为在常高校中惟一的常州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。

【科技工作再创新高】 年内,学院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52项,实现科技合同金额1993.38万元,比上年(下同)增长14%;实到科技研发经费1535.69万元,增长13.2%,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。全年完成省级鉴定项目18项,申报和授权专利21项,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省攻关项目、省高技术项目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2项,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。

【5个学科获副教授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】 6月,省教育厅下发《关于授予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的批复》(苏教人[2004]23号)的文件,授予学校油气储运工程、化学工艺、化工过程机械、材料学、环境工程5个学科的副教授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。五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的获得,是自1995年以来省教育厅首次下放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。省教育厅首选学院作为改革试点,是对学院管理水平、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的充分肯定,此举将大力推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、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。

【两毕业生获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(论文)一等奖】 12月,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(论文)评选结果揭晓。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,经专家评审、公示和省教育厅审核,本院2篇毕业设计(论文)同摘一等奖桂冠,另有2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分获二、三等奖。一等奖设计(论文)是学生陈兆林的论文《白腐真菌锰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究》、学生张新芬的设计《油气储运实验平台工艺设计》;学生王建顺的论文《双相ni-31a1合金超塑性研究》获二等奖;学生吴明一的论文《溶胶—凝胶法制备工艺对超细镍催化剂性能的影响》获三等奖。在常高校共有12篇毕业生设计(论文)获奖,其中本院毕业生获得惟一的2个一等奖。

【人事引进实行雇员制改革】 年内,学院创新用人机制,实行雇员制改革。雇员不列入学校固定编制,实行合同管理,期限一般为1~3年。根据雇员的知识、技能、工作经验、业务水平及工作性质,分为初、中、高3级,发放相应档次的佣金。雇员受雇期间,可享受有学校按规定为其办理的养老、失业、医疗等社会保障。雇员制改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,《新华日报》、《常州日报》、《常州晚报》、《扬子晚报》、人民网、中国高校网、新华报业网、网易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。(郑长安孙玉华)